溫馨提示

深夜看書請開啟夜間模式,閱讀體驗更好哦~

第二章講 皇族後裔,天生仁德

26

書接上章講。

劉備兄弟三人回到涿郡何去何從,隻能等待再次立功的機會或等待朝廷封賞。

但是東漢末年,皇帝禁錮善類,崇信宦官,是東漢末年桓、靈二帝最真實的寫照,也是朝廷吏治**、外戚乾政、宦官專權的政治現況。

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

讓你大家穿越時空,近距離地感受1800多年前群雄逐鹿的三國曆史上的情景與畫麵,親切地體會戰火紛飛和叱吒風雲的三國中有趣的人物故事。

《三國演義》第一回,雖然冇有明說劉備是仁德之君,但是行文之中多處透露出劉備天生仁德的胸襟。

原著說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

根據原著第二十回,漢獻帝見到劉備,拿出族譜宣讀之後,才知劉備比他大一個輩份。

劉備祖父劉雄是東郡範縣縣令,到他父親劉弘之混了一個幽州小吏。

劉備幼小便喪父,至於劉備父親劉弘何時離開人世,曆史無法考證,之後劉備以母親相依為命,孤兒寡母靠以織蓆販履為生與常人無異的老百姓。

漢獻帝於是尊稱劉備為皇叔,還封劉備為左將軍和宜城亭侯。

自此劉備便有了一個響亮的稱號“劉皇叔”。

公元184年爆發了一場規模巨大的農民起義,因起義軍頭裹黃巾,世人皆稱之為黃巾軍,史稱“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之時劉備己28歲。

劉備從小事母至孝,家貧,靠“販履織蓆”的微薄收入維持生計。

劉備從小家住涿縣樓桑村,他家東南處有一棵桑樹,高五丈餘,遠看那桑樹如同馬車的車蓋。

如此桑樹挨近他家,有相術之人說:“劉家日後必出貴人。”

劉備小時候經常與鄉中小朋友在這棵大桑樹下玩耍,有一次突然說:“我為天子,當乘此蓋車。”

他叔父劉元起聽到小劉備如此言語,是又驚又喜,不禁感慨:“劉備這小子不是一般人哦!”

自此,劉元起經常資助劉備母子二人,才讓他們孤兒寡母渡過了漫長的艱難期。

劉備十五歲那年,他母親叫他外出求學,至於之前有冇有上過學堂,可能備母私底下教過他學文識字。

劉備在外出求學,先後拜鄭玄、盧植為師,當時與公孫瓚師出同門。

鄭玄是東漢末年有名的儒家學者和經學家,鄭玄有過一段為官的曆史,曾擔任過兗州刺史,刺史相當於現在的中央監察官員或巡查組成員,權力跟當時的州牧是一個等級的。

盧植是東漢末年名臣武將、經學家,與鄭玄是同門師兄弟,曾先後擔任九江郡和廬江郡太守,後又鎮壓黃巾起義有功被封為北中郎將等職,東漢末年能文能武的名將。

公孫瓚出身貴族,官宦之家。

所以劉備的遊學經曆,讓他結交了不少達官貴人和名人,讓他極大地開闊了視野,為他日後一展抱負奠定了思想的基礎。

劉備如何天生仁德,我們可以從第一回原著裡找到痕跡。

首先,他為國家大仁大義出發,倡導朝廷應給老百姓有一個和平安定的社會環境和生活環境。

他與張飛關羽桃園三結義,招兵買馬,立下“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的夙願,就是他天生仁德的說明,也是一個人內心的仁慈仁德與大義凜然。

其次,劉備請命馳援廣宗。

當劉備三兄弟在幽州、青州立下軍功後,劉備冇有立即想到幽州(今北京、天津,河北北部以及遼寧西部等地區)太守劉焉和朝廷應該如何封賞自己,而是想著馳援在廣宗縣(今在河北省邢台市內丘縣)與黃巾賊首張角相對峙的恩師盧植。

這足以證明,劉備不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而是知恩圖報的君子。

第三,當劉備到達廣宗向恩師盧植報到時,出乎劉備的意料,他的恩師盧植不知為何給他1000官兵,命他轉戰潁川,約期剿捕,他二話冇說,領命就去潁川。

根據原著得知,當時盧植手下有五萬官兵,在廣宗與張角十五萬黃巾軍對峙。

廣宗成了當時朝廷鎮壓黃巾軍第一主戰場,當時劉備有冇有想著沾親帶故才跑去廣宗支援?

很難確認,因為當時二十八歲的劉備,隻想著建功立業報效國家讓民少遭戰火塗炭,很難想到一些雜七雜八的政治因素和影響。

可是他師傅盧植經久官場與沙場,想法如何,我們可以慢慢去思考。

也許盧植目的不單純,但也不至於會陷害劉備,要不然也不會給他1000人馬讓他轉戰潁川,也許是出自愛護和念及師生之情出於保護……不管盧植撥1000人給他是啥意思,起碼劉備是冇有任何懷疑和疑問,對恩師盧植也是言聽計從,這也是劉備天生仁德的風範。

最後,在潁川戰場冇有建功的機會,被朝廷另兩位與盧植馳名的皇甫嵩、朱雋打發回從哪來的回哪去,路上救了董卓,被被董卓恥笑為“白身”。

當劉備帶著1500人馬馳援潁川時,人家壓根用不著劉備這些無官無職的人來參與或瓜分勝利果實。

皇甫嵩以張梁、張寶兵敗必然逃竄到廣宗必與張角會合的理由叫劉備返回廣宗支援盧植。

劉備也是服從命令聽指揮,冇有任何頂撞和怨言。

在劉備重返廣宗戰場的路上遇到恩師盧植被黃門左豐陷害押解在囚車裡正送往京城問罪時,張飛見到瞬間就火冒三丈想替大哥劉備救出盧植,可是劉備理智的阻止張飛說:“三弟,朝廷自有公論…。”

劉備若一時解救盧植,那就是等於告訴朝廷的十常侍鐵證如山,無罪變成有罪,這是劉備目光獨到之處和博大胸襟的仁德之處。

當時的張飛與關羽是很難理解劉備見死不救的做法。

可是後來事實證明,劉備不在路上劫囚車救盧植是明智的。

劉備看著恩師被押解遠去的身影,內心也是五味雜陳,但又能怎樣,隻能無奈的回涿郡大本營。

可是老天爺就冇有認劉備輕鬆過,回涿郡途中又遇到漢軍敗兵亂竄,還有漢軍將領董卓被黃巾張角追殺命懸一線,後來被劉備三兄弟所救。

董卓被劉備三人救下,也是很感動。

當董卓問到劉備兄弟三人現居何官職時,劉備的回答是“白身”時,董卓就表現出一臉的不屑,但是這種恥笑和侮辱,劉備還是覺得萬物之源本無對錯,既然他董卓看不起自己,自己也不想因救命之恩而要挾董卓做出任何回報和承諾。

這也是劉備的大智大仁的風采所致和仁德之君的有力證據。

劉備皇族後裔,身份尊貴且天生仁德誌向遠大,在《三國演義》第一回就體現的淋漓儘致,當然也有許多達官貴人,比如“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

《三國演義》第一回,羅貫中嘔心瀝血的塑造了劉備一生的形象,同時布了一個大局,為之後所有三國人物的出場和娓娓道撒下了一張大網,為這部千古钜作奠定了思想、思路等基礎。

劉備是皇族後裔,又天生仁德,戰場立功不受待見,遲遲得不到地方父母官舉薦和朝廷封賞,但是金子就有發光之時,何況是一個大活人。

劉備兄弟三人立功之後,後來如何朝廷封賞,封賞了什麼官職,當官之後又有什麼作為,下章將為讀者朋友們揭曉。

facebook sharing button
messenger sharing button
twitter sharing button
pinterest sharing button
reddit sharing button
line sharing button
email sharing button
sms sharing button
sharethis sharing button